天下足球直播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206|回复: 0

[新闻] 足协新政解读:U23外援双放宽,重视质量尊重联赛

[复制链接]

4万

主题

4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76525
发表于 2019-6-20 14:1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2019年6月18日,中国足协正式向中超各俱乐部下达了调整《2019中超联赛规程》相关条款的通知,对U23球员出场要求、外援出场名额都进行了调整。虽然近年来中国足协动作频频、所作所为也不止一次引起争议。但是从这次改革来看,足协很好的意识到了过去政策的“痛点”,并进行了有效、合理的纠正。

【“国字号”惨淡引来质疑,新政推出势在必行】

2016年12月,国际足联首次公布了世界杯扩军方案,将2026年世界杯扩充到48支球队。短短1个月之后,中国足协就在2017年1月推出了“U23政策”,开始从联赛规则层面强制年轻球员出场。从二者公布的时间点来看,“U23政策”的目的不言而喻,就是希望利用中超、中甲联赛的平台锻炼年轻球员,以期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阶段(2023年,此时首批“U23”年龄在29岁左右)收获一支高水平的队伍,冲击世界杯。

(“U23政策”直指2026年世界杯)

自从提出开始,“U23政策”就不断受到质疑。最大的质疑,来自于“U23政策”的初衷——2017年开始,各级“国字号”球队的战力并没有明显提升,国奥队在U23亚洲杯上未能出线,亚运会也是半场连吞4弹、淘汰赛首轮即告出局。里皮在热身赛中使用了一些年轻球员,但是国足的表现也不理想。2019年的亚洲杯上,国足平均年龄更是达到了30岁以上,是当届大赛平均年龄最高的球队之一。

(在国字号大赛上。“U23政策”并没有提升国足成绩)

在俱乐部层面上,“U23政策”的执行效果也不如人意。从2017年,也就是“U23政策”元年开始,中超与中甲赛场上就不断出现上半场即换下U23的“奇观”。更令人尴尬的是,“U23政策”实施一年下来,2017年中超、中甲的U23登场人数反而比没有政策限制的2016年缩水不少。到了2018年,由于“集训队”的影响,又对各个俱乐部的“U23”任务进行了大幅度的减免,导致这一政策一度名存实亡。

(“集训队”的出现一度让“U23政策”的执行停止)

即便足协进一步收紧“U23政策”,将U23球员出场人数强制扩大到至少3人,却依旧未能改变这一现状。很多俱乐部又要满足上场人数要求,又要尽可能派上主力球员,因此不断上演“开场秒换U23”、“U23换上又换下”、“U23门将踢前锋”等“戏码”,甚至连斯托伊科维奇等善于提拔年轻球员的主教练都被迫开启“头脑风暴”。因此,无论是在结果层面还是过程层面,对“U23政策”进行改革都势在必行。

(本赛季多次上演“秒换U23”的剧情)

【以时间为导向,新版U23政策重在质量】

新版“U23”规定,“每场比赛,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。(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已用完、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),如俱乐部队报名球员中有被各级国家集训队征调的U23球员,可不执行U23球员政策”。背后的含义,是每支球队每场比赛要保证U23球员累计出场达到90分钟,将“U23政策”由“人数导向”变为“时间导向”。

这一改动,无疑是“U23政策”的一大进步。实践已经证明,盲目对U23球员登场人数提出要求,只会让俱乐部疲于奔命。更极端的是,一些U23球员本有担任稳定主力的能力,却因为俱乐部要满足U23登场人数要求,而不得不与其他U23球员共享比赛时间,反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。

相比之下,新政更重视U23球员实际比赛时间的长短,更加重视年轻球员锻炼的实际质量。“始终有1名U23在场”也对U23球员的上场时间作出了保底性要求,新政因势利导,既解决了现存“U23政策”的漏洞,也延续了“U23政策”设立的初衷,无疑是值得肯定的。

(新规定下,“秒换”现象也会被遏制)

新政的提出,也降低了各个俱乐部储备U23球员的压力。自从2017年开始,“U23政策”适龄球员就成了国内转会市场上的香饽饽,何超、张修维等球员的估价都一度达到亿元人民币。年轻球员的转会费与薪水都超过了市场的正常水平,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规范、不合理的转会操作。更科学的“U23政策”,也利于市场重新回归理性。

(“U23”球员的薪水与身价都严重背离市场)

【“四外援”政策恢复,亚冠球队解绑】

这次新政的另一个重点,是对外援人数的调整。伴随着“U23政策”出台,中超、中甲联赛的外援人数逐步受到限制,从早年的“4+1”减少到“3+1”再到取消亚洲外援名额,改为每场比赛最多只能累计登场3人次。但在此次新政中,调整为:“一场比赛中,同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3人”,也就是说,按照目前中超联赛大名单中4名外援的规则,可以一场比赛最多有4名外援登场。

外援政策逐步收紧,固然有助于让当时不断膨胀的中超转会市场回归理性。但是对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来说,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。亚冠目前实行“3+1”的外援政策,如果中超球队只储备3名外援,就相当于浪费一个名额,对球队实力有影响;但如果按照亚冠标准储备外援的话,又面对着有一位外援长期无法上场的尴尬境地。

(政策收紧令各队亚洲外援处境尴尬)

本赛季的亚冠中,各支中超球队都有这样的尴尬。鲁能经常让费莱尼、吉尔与佩莱三位高塔同时登场,巴西新星格德斯只能作壁上观;国安方面,由于需要韩国后卫金玟哉稳定后防,上赛季打进19球的射手巴坎布经常无法作壁上观,这无疑影响到了民主刚果前锋的状态;上海上港的乌兹别克斯坦后腰艾哈迈多夫本赛季同样出场机会寥寥。

(巴坎布多次“快乐足球”,与缺少比赛时间不无关系)

中超外援政策与亚冠“脱节”,直接影响到了中超球队的战斗力。本赛季国安无缘小组出线,恒大、上港也都是小组第二名。中超球队在亚冠中过早出局不仅会影响中超的亚足联技术分,也意味着国内球员失去了宝贵的锻炼机会。但随着中超重新松绑外援政策,亚冠球队在未来将不会为了外援的使用而苦恼。

【尊重联赛才是王道,足协纠错值得肯定】

利用联赛特殊规则来促进人才培养,这并不是中国足球的专利。英超“户口本”政策长期存在,意大利、波兰、希腊等也对年轻本土球员的报名与出场有数量要求。但是实施这种做法的前提,是有着完备的联赛系统与青训体系。例如在意甲联赛,除了实施“4名本队青训+4名本土青训”的报名原则之外,意足协还在推行“预备队打意丙”与“俱乐部联合青训学院”等制度。

(意大利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球星)

但是在过去,“U23政策”为各支球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,一场比赛中主教练的换人不再是为了进行战术调整,而更多是为了“完成任务”。让联赛承担过多青训培养任务的代价,就是联赛的观赏性与竞技性下降。2018年初,当年的“5年80亿”中超转播转播大单就缩水到了“10年110亿”,转播权价值的变化,直接反映了联赛观赏性的缩水。

所幸,在新一次的规则修订中,联赛管理部门也完成了自我修正。不再盲目的期待“广种多收”,而是在固有目标不变的同时,以更科学、更合理的方式实施“U23政策”;中超俱乐部的利益,也再次开始得到重视。新“U23政策”政策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,但是足协的自我纠错值得肯定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